|
|
|
|
獨樹一幟,天下奇有---東巴象形文字解析 |
作者:佚名 日期:2011年05月03日 來源:本站原創(chuàng) 瀏覽: 次 |
【發(fā)表評論】【告訴好友】【打印此文】【收藏此文】【關閉窗口】 |
|
文/卜繁祥 |
 |
彭瑋先生,1938年出生在云南麗江納西族自治縣,納西族人,1962年畢業(yè)于云南師范大學,分配至濟南工作。為教授著名書法家。四十余年來,臨池不輟。多次舉辦個人書法展、出國訪問,榮獲國際、國家書法大賽金獎,被授予"人民藝術家"稱號。他東巴象形文字書法,有獨到的研究和訓練,書藝精湛,堪稱一絕。兩次在山東省及濟南市民族書畫大賽上,獲一等獎。
近日筆者拜訪了彭教授,聽他講述了一些東巴象形文字書法的一些基礎知識,并欣賞他的東巴象形文字書法作品,別開生面,耳目一新,驚嘆不已。東巴象形文字、東巴經(jīng)、東巴繪畫、東巴音樂、東巴舞蹈等綜合構成了東巴文化。
東巴象形文字,被稱為目前世界上仍然"活著的"象形文字,人類文字的"活化石",它既有對人類古文字起源、發(fā)展、應用研究方面,均有很高的藝術價值,又在書畫藝術方面有很高的審美價值。它創(chuàng)作出各種各樣的行符、意符音符。傳說東巴始祖丁巴什羅造字時,"手捏金鹿送來的竹筆,沐浴著藍鳥帶來的靈感,面對粗糙的樹皮,用剛萌芽的智慧,觀奎星圓曲之勢,差龜文鳥跡之象,博采眾美,合而為字。"
|
|
納西東巴們用竹子削成竹筆,用松煙加膠水制成墨書寫經(jīng)書。無論是龍的飛翔,鶴的舞姿,還是憤怒的野牛、奔馳的烈馬、矯健的獵人、跳躍的虎、豹都具有剛健流利的線條。在表現(xiàn)方法上采用大膽夸張和概括的手法,追求氣勢的生動,細節(jié)的真實完善。書寫經(jīng)書的是一種木質(zhì)纖維制造的,呈象牙色,日久天長,易變成古銅色。貝葉經(jīng)的形式,優(yōu)美的線條、造型,美麗的色彩,動態(tài)的表現(xiàn)和特征的攝,取,構成了東巴象形文字的藝術特征,給人以一種滿紙日月山川鳥獸昆蟲的洪荒太古之美的感受。
文字與繪畫,自誕生之日起,便有著密不可分的聯(lián)系,這就是所謂"書畫同源",在漢文化中,字畫的異流,已在甲骨文之前就出現(xiàn)了,而活著的納西象形文,至今保留著亦畫亦字的特點。納西東巴正是用這些活著的古象形文字符號,書寫并流傳下近千卷包括史詩、神話、歷史、宗教、天文、民俗乃至畫譜、舞譜等不同內(nèi)容的民族文化典籍。
納西族東巴文化,已列世界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名錄,受到世人的保護和喜愛,彭瑋先生東巴象形文字書法作品,在山東獨一無二,稀缺珍貴,被藝術家、書法愛好者爭相購買、收藏,是不可多得的書法藝術瑰寶。 |
|
|
|
|